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有好恶发表时间:2019-08-16 17:21 管理者表现出明显的好恶很有可能会成为下属工作的风向标,那么,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? 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。意思是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,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,反之就分开,是朋友之间门当户对、志同道合的统称。此对于生活与学习中交往是一句不错的建议。但是对于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尽量避免此类问题,管理者好恶往往会让企业走向一个不良的发展或相背的企业文化,出现了无能者春风得意,有能者看不到希望而让企业失去人才的可能。 多年前,我曾工作过的一家企业就曾出现过混水摸鱼,滥竽充数的情况,导致企业举步为艰,成本增加利润受影响的情况。企业老总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,也是一位十足的工作狂,在他的工作时间影响下,中高层管理者工作时间每天最少在12小时左右,而且此老总经常隔减差五的深夜或零晨到企业巡视一圈。 而在一次开会中,老总还特别表扬一名工序主管,说他在深夜巡厂时看到该主管也回到厂里,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管理者。不经意的一句话,让企业的管理团队领会错误的信息,瞬间模仿,无论是否有工作需求,周末或深夜及零晨,回到厂里人上班的人愈来愈多,由于当时是打卡制(打卡后可以计加班),所以一时间巍然成风。出现有人努力工作,有人假装工作的局面,固定成本自然而上升。 那么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,应该如何做呢? 即作为一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,任何时候都要依企业最终的利益为导向,即在管理过程是不依过程为热点与焦点及观注点,而是依最终结果来论绩效。企业管理过程中不过多参与,尽量少发表个人的观点,而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来观看,即当整个团队意见未完全达到一致前,不表决不发表个人看法,当结果基本达成一致出来时适当的点评或建议,少参杂个人的情绪与内心的好恶。做一位站在高山之巅的管理者与决策者,不做新时代的诸葛亮(诸葛亮大小政事必躬亲,所谓的三条锦囊妙计是让三国蜀国失败的原因祸源,因为人人都是无脑的人,国家强盛何来)。 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企业比较推崇的管理模式,但是需要清醒的认识到,人性化管理适用于基层人员,不适用于对管理团队的管理。与管理团队保持一定的距离,可以让自已更多了一份清醒,不至于在关键时刻站错队伍,因为人一旦距离很近,日久生情,感情的因素总是多多少少影响个人的判断而难依取舍,让自已在关键时难以清醒,决定时的天平发生偏转而出现质的影响,并影响到整个团队与企业。
往往企业会议上总会出现因一个方案或一个建议的提出而引出争吵,此刻大家都是从自身角度去看问题,争吵是为了达成意见的一致。在过程中往往会有一方想让你做出利于他的说法,此刻你就需要装疯卖傻,不支持任何一方,找个理由接电话离开会议片刻,亦或是让大家认为你身在会议室其实是你在做其它工作而不能打扰。 因为在管理团队中,有的人善于说,有的人在争论过程中表达会有欠缺,如果你偏向哪一方对后续团队的发展都是不利的,而且未必是善于说的人是对的。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,大多数管理者因为有好恶心,就会倾向于口才表达较好的人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EQ较高的,这类人察言观色的能力是略高于一般人,他们是现代的和坤,他们会千方百计取悦于管理者,并让管理者感到是企业忠心耿耿的下属,也会出现有一些没有能力的人靠一张嘴而在高居殿堂,长此以往,企业的管理文化就会出现影响,企业的发展也势必受到阻碍。
|